“僑心書苑”、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創作基地揭牌,《這里是潼僑》新書發布……9月29日,仲愷高新區潼僑鎮僑文化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中國華僑出版社社長楊伯勛,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會長劉迪生,惠州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黃小銳等參加活動。
雙平臺落地
架起海內外僑文化交流橋梁
當天,仲愷高新區潼僑鎮“僑心書苑”和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仲愷高新區潼僑鎮創作基地同步揭牌,拉開了此次僑文化系列活動的序幕。
據悉,“僑心書苑”是經中國僑聯黨組批準,由中國僑聯基層建設部、中國華僑出版社和各級僑聯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旨在為海內外華僑、歸僑僑眷營造一個心靈的港灣和搭建文化交流的平臺。
潼僑鎮“僑心書苑”是惠州市首家“僑心書苑”,集閱讀推廣、學術交流、創作輔導、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體。這里不僅收藏了大量涉僑文獻、地方史料和文學佳作,還設有專門的史料展覽區,為僑界文化愛好者提供切磋技藝、展示才華的平臺。
此外,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仲愷高新區潼僑鎮創作基地的成立,也將凝聚更多會員,共同開拓、挖掘僑鄉資源,講好僑鄉故事,譜寫美麗僑鄉新篇章。雙平臺的落地,為連接海內外僑胞建立了文化橋梁。
接下來,“僑心書苑”和創作基地將定期舉辦讀書會、創作采風、文化講座等活動,繼續挖掘僑鄉歷史、人文等領域資源,助推華僑題材文學創作,以僑文化賦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新書發布
讓僑鄉故事傳得更廣更遠
作為潼僑鎮僑文化系列活動的重頭戲,《這里是潼僑》新書發布會在惠州僑文化展覽館舉行。
此番推出的新書《這里是潼僑》,是由潼僑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寫,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用近26萬字,將潼僑鎮從百廢待興到僑鄉新城的變遷史娓娓道來。
全書以時間為脈絡,通過“不忘來時路”“耕耘正當時”“奮進新征程”三大篇章,回顧了潼湖華僑農場篳路藍縷的37年,記錄了潼僑鎮“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快速發展的20年,并展望了潼僑鎮“砥礪前行又廿載,繼往開來譜新篇”令人期待的下一個20年。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是潼僑》將依托新落成的“僑心書苑”這一國家級平臺進行發布和展示。作為潼僑鎮“僑心書苑”首批重點推介的本地文化成果,該書還將借助“僑心書苑”的網絡渠道,讓潼僑故事傳得更廣更遠。
當天的發布會還舉行了贈書活動。潼僑鎮政府向小學教育系統代表、中學教師代表、歸僑代表、圖書館分館負責人、農家書屋負責人等受贈單位代表贈書,讓潼僑故事在校園、社區、僑團組織中廣泛傳播。
觀茶園、品秋茗
深化“僑文化+綠茶”發展模式
在潼僑公園,有一片老樹茶園。這里不僅是茶葉的標志性生產基地,更是歸僑與知青辛勤耕耘、堅守創業的歷史見證。
茶園始建于1967年,由潼湖華僑農場的歸僑與知青開墾種植。茶園鼎盛時期面積曾達2000畝,現存約50畝,園內種有水仙、黃旦、茗花、梅占、云南大葉等優良品種。
當天,在老樹茶園掛紅花儀式上,與會嘉賓共同為茶樹系上象征吉祥的紅色綢帶,并采摘秋茶。此次采摘的茶葉將通過特殊工藝制成滴膠紀念品,留存這場僑鄉茶文化活動的珍貴記憶。
隨后,與會人員還參加了“品秋茗”活動。暖杯、投茶、沖茶、靜待、分茶……現場,茶藝師行云流水般展示了完整的沖泡技藝,生動展現了潼僑綠茶的制作精髓與文化內涵。
像這樣將茶園觀光、茶事體驗融入僑文化活動,是潼僑鎮探索“文化+生態+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接下來,潼僑綠茶的品牌故事與發展成果,還將通過“僑心書苑”和創作基地兩大平臺進行展示和推廣。
據悉,潼僑鎮將持續深化“僑文化+”融合發展模式,依托“僑心書苑”等國家級平臺優勢,進一步團結海內外僑胞力量,共同譜寫僑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