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13日,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等8個國家的55名華裔青少年和領隊老師,在兵團開啟了一場文化溯源、精神傳承與青春共鳴的 “尋根之旅”。
營員在格登碑前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此次夏令營以 “文化溯源” 為核心,旨在讓華裔青少年沉浸式觸摸中華文化脈絡。在新疆博物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護臂等文物熠熠生輝,先秦石器、漢代織錦等藏品跨越時空,成為連接文化的紐帶。領隊王昊宇感慨:“真實文物能彌合文化差異,幫助青少年理解中華文化。” 新疆大劇院內,《千回西域》演繹著維吾爾族舞姿、哈薩克族風情,讓營員感受“藝術無國界”的魅力。
非遺與中醫藥體驗更添溫度。石河子高級中學非遺工坊里,營員李沐寫下 “炎黃子孫”,筆鋒里藏著對血脈的靈魂叩問;兵團醫院中,辨識藥材、制作香包、習練八段錦等體驗,喚醒了營員們的文化基因。領隊瞿亞說:“從震撼好奇到了解熱愛,他們在尋找自己的文化根脈。”
營員體驗八師石河子市高級中學非遺工坊
循跡軍墾足跡,是夏令營的精神傳承主線。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內,“一把坎土曼、兩只手” 的奮斗故事、地窩子復原場景,讓營員驚嘆兵團人在戈壁建城的奇跡。八師一四三團軍墾二代博物館中,1.2萬件文物與老軍墾口述史,訴說著兵團人的堅守。“兵三代” 萬利從文物中讀懂了奶奶堅毅品格的源泉 —— 那是深深烙印在兵團人血脈里的品格。
現代兵團的發展更令人振奮。十二師天潤乳業的智能化車間里,營員品嘗酸奶時贊嘆:“先輩艱苦創業,如今科技感十足,發展跨越太快!” 八師張裕酒莊的歐式古堡與戈壁高山相映,營員雅喬感慨:“兵團精神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山河與民俗體驗讓情感升華。在欣賞純凈湛藍的賽里木湖后,營員西墨決定要把賽里木湖的生態保護故事帶向海外;在三代兵團人耕耘的千畝紫色花海中,營員林博摘下薰衣草裝滿香包,要讓媽媽聞到 “兵團的芬芳”;在阿克塔斯草原上,營員們學打羊毛、品哈薩克族宴席,體悟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營員體驗哈薩克族“達斯塔爾汗”宴席
友誼之花處處綻放。開營儀式上,西班牙領隊贈予兵團僑聯的七彩瓷牛寄托友誼祝福;賽里木湖畔,華裔青少年與哈薩克族少年歡笑相擁;可克達拉中學的籃球賽與新疆舞互動、青春交流會的暢談,讓少年們在分別時唱響的《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滿含不舍。
十日之旅落幕,文化之苗已在心田生根。正如營員們的共同感悟:團結統一的民族是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共同的“魂”,民族復興是共同的“夢”。這份根與情,將永遠系于兵團這片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