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至14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主持工作)寧一率調研組赴福建省泉州、福州市調研。本次調研旨在落實中國僑聯、國家文物局關于加強涉僑文物保護利用合作協議,圍繞華僑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專題,積極推進與傳統僑鄉福建省涉僑博物館、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同加強涉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泉州師范學院,調研組重點考察了文學與傳播學院、南音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通過座談交流,了解該校在文化遺產保護、閩南文化、海絲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果和社會服務情況,雙方圍繞僑鄉主題展覽策劃、華僑文化遺產研討等方面達成共識。寧一表示,希望館校雙方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合作聯動,在學術資源共享、僑鄉文化研究、社會教育推廣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講好華僑故事,賡續家國情懷。
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晉江市博物館、華光攝影藝術博物館,調研組重點考察場館運營狀況以及華僑文物保護利用情況,就共同策劃學術研討活動以及華僑主題展覽交流等達成合作意向。為深入了解僑鄉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情況,調研組赴安溪、永春縣兩大僑鄉,考察海外僑胞參與家鄉建設以及有關涉僑文化場館建設情況。在安溪,調研組參觀了政協文史館、林梧桐故居、鳳山書院等地。鳳山書院作為安溪縣的顯著地標,集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三館于一體,系統展示了安溪的歷史文化、非遺創作和民俗風情,其中正在籌建的安溪縣博物館將大量展示安溪籍華僑華人移民海外生存發展以及心系桑梓造福家鄉的史實。在永春,調研組實地走訪五里古街、海絲僑鄉名人文化館、石鼓僑批館、尤揚祖事跡展、東關僑區等場所,重點考察僑鄉建筑保護、僑批檔案研究、華僑人物精神挖掘及僑鄉社區發展等情況。寧一表示,安溪和永春作為重要僑鄉,文化遺產底蘊深厚、特色鮮明,僑鄉風貌建筑得到很好修繕,僑鄉歷史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希望僑博與傳統僑鄉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與互動,充分發揮首都地緣優勢,更好地宣傳展示僑鄉特色文化,共同推動華僑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福州期間,調研組參觀了福清市博物館(福清僑鄉博物館)華僑史陳列廳、“大僑務”觀念學習教育實踐基地和福清僑鄉博物館林紹良陳列館,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提出的“大僑務”觀念的孕育和發展歷程,詳細了解福清僑胞創業奮斗、報效桑梓的動人事跡。通過座談交流,大家認為,涉僑博物館之間應該加強資源共享與業務合作,尤其在展覽交流、文物價值挖掘利用、學術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為華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獻計出力,助推涉僑博物館高質量發展。調研組參觀了由丹麥僑領曹燕靈女士創辦的大觀美術館。美術館以僑為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不斷增強廣大觀眾尤其是華裔新生代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對祖國、家鄉的親近感。
在福建調研期間,調研組與泉州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柯瑞清,福建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思一,福建省僑聯副主席、泉州市僑聯主席溫錦輝等就有關工作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