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國慶閱兵慶典上的致敬方陣。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團長張海峰在指揮聯合軍樂團演奏。 |
![]() |
維和部隊方隊隊員張冰鑒在訓練中接受媒體采訪。 |
![]() |
空降兵戰車方隊羌族隊員賈發剛在訓練中。 |
![]() |
“敬禮娃娃”郎錚在國慶慶典“眾志成城”彩車上。 |
![]() |
施珍(左一)和隊友們在天安門廣場等待群眾聯歡晚會開始。 |
鋼鐵洪流向前進
★ 張海峰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團長
為了此次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慶典,全軍各軍種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聯合軍樂團,我榮幸地被上級領導任命為總指揮。
我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創作室擁有幾位年輕的作曲家,其中郭思達、娜拉、李嬋、李旭昊均為“80后”“90后”。他們從去年11月起便開始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慶典創作新樂曲。
今年3月9日,在閱兵曲方案審定會上,我向上級機關推薦了他們創作的7首具有軍樂交響思維的作品,大家一聽都覺得耳目一新、時代感強烈。
國慶閱兵慶典進行中,李旭昊創作的《鋼鐵洪流進行曲》、郭思達創作的《東方浩蕩進行曲》、娜拉創作的《沖上云霄》和李嬋創作的《藍色征程》等作品在現場演奏時,裝甲車輛開進和軍機掠過的場景,令現場觀眾感受到勢不可擋的強烈震撼視聽效果。我認為此次閱兵是重塑現代化中國軍隊的全面展示,體現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雄壯氣概。
回看國慶閱兵行進畫面時,我被那飄揚著鮮紅戰旗、勢不可擋的坦克方陣鐵甲轟鳴著伴隨《鋼鐵洪流進行曲》節拍行進的畫面所震撼。
看著威武之師駛過天安門,說句發自肺腑的話:作為總指揮的我,總算松了口氣!我為所有參加這次閱兵聯合軍樂團的官兵們道一聲感謝,謝謝你們付出的辛苦!
本報記者 趙樹宴整理
致敬方隊“藏二代”
★ 喻 李 中國公安大學學員
我是名副其實的“藏二代”,因為我父親是一名曾在西藏工作了23年的軍人,從小我就切身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溫暖與西藏軍人的責任和榮光。
10月1日11點半,未滿20歲的我作為數百名致敬方隊的一員,穿著帥氣整潔的白色短袖衫和長褲禮服,手執2.4米長旗桿的紅旗平舉過頭頂,用莊嚴從容的齊步,順利平穩地走過天安門城樓,為我們團隊這幾個月的刻苦努力訓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當輕松走到休息區那瞬間,周圍人群的掌聲、鮮花和贊譽,讓我百感交集、熱淚盈眶,這幾個月訓練的點點滴滴又歷歷在目……
北京的夏天酷暑難耐,訓練場地面溫度更是足以烤熟雞蛋。幾天下來,我被曬得漆黑,還開始脫皮,昔日警容鏡里那個熟悉的“小鮮肉”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滿臉憔悴、全身黝黑的大叔。不過,黑是黑,但有性格!那段時間,我沒敢跟父母聊這些,生怕遠在家鄉的他們為我擔心難過。
工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訓練日漸熟練。之前幾次彩排,央視記者來探班,對我們進行了跟蹤采訪。第二天,父親的微信朋友圈總會曬出我在閱兵隊列中的視頻截圖。那一刻,他一定以我這個兒子為榮為傲!
朗格尼瑪整理
藍盔將士再出發
★ 張冰鑒 維和部隊方隊隊員
10月1日的北京長安街,我站在維和部隊方隊的正中央,心潮澎湃,豪情萬丈。當我們藍色貝雷帽組成的和平方陣以鏗鏘豪邁的姿態、排山倒海的氣勢正步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驚艷全世界的時候,我感覺無比幸福、無上榮光。在新中國70華誕這個神圣時刻,維和部隊方隊在閱兵分列式上步履鏗鏘的雄壯氣勢,是給祖國母親最好的獻禮:中國維和軍人忠誠勇敢,不辱使命!
作為一名維和軍人,我生長在和平的中國,守衛著世界的和平。2018年,我赴蘇丹達爾富爾執行維和任務,那段日子,是同烈日風沙搏斗的日子,是與疾病危險相伴的日子。一次執行搶修補給運輸道路任務,官兵們一連十幾天留宿荒野,蚊蟲叮咬,槍聲為伴。在這種困難的環境下,我們經受住了考驗,一次次用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贏得了聯合國和蘇丹人民的贊譽。
從維和戰場到閱兵訓練場,艱苦卓絕的訓練對于我是又一次洗禮。訓練中,我咬緊牙關,把磨難當磨礪,把辛苦釀甘甜;汗透衣裳,我挑戰自我,褪去所有軟弱,戰勝所有傷痛。我用千萬次重復、千萬滴汗水,把自己打磨成最好的樣子,只為了向祖國母親獻禮。
當維和方陣走過的時候,道路兩邊的觀眾用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和掌聲給予我們鼓舞和肯定,他們用高高舉起的大拇指為維和軍人點贊。這一刻,我感覺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王淏田整理
代表家鄉來獻禮
★ 賈發剛 空降兵戰車方隊羌族隊員
作為空降兵戰車方隊的一名上士,當和我們的戰車一起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的那一刻,我感到無上榮光。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軍人而自豪,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驕傲。
我與部隊有著一份特殊的情緣。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時,我還在讀小學。就是那時,我第一次見到了印著“八一”五角星的直升機。雖然當時的我不知道直升機上是什么樣的一群人,也再沒見過那支小分隊,但“八一”五角星卻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直到2015年,我報名參軍,戴上了印有五角星的軍帽,也自豪地成為那個群體的一員。
來到空降兵,我成了一名炮兵瞄準手,日復一日地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人越來越黑,眼睛卻越來越亮,還因為表現優異被選為副班長。在我心里,最自豪的莫過于這些年上高原、赴戈壁執行演訓任務,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乘著“傘花”翱翔天空。跳傘是空降兵的基本技能,我喜歡從高空凌空一躍的感覺。
我參加過兩次閱兵:第一次是沙場點兵,我以一名軍人的身份接受檢閱;這次參閱正值共和國70歲生日,我除了是一名軍人外,還代表著村里的父老鄉親,為家鄉翻天覆地的發展成就,向祖國感恩獻禮。
葉曉楠、王帥整理
敬禮娃娃再敬禮
★ 郎 錚 四川綿陽某中學初三學生
也許您注意到了,在今年70周年國慶慶典中,緩緩駛過天安門城樓的“眾志成城”彩車方隊上,有一個高高瘦瘦、穿深藍底色羌繡素材民族服裝、左手捧一束鮮花、右手敬少先隊禮的陽光少年,那輪廓和氣質,有些似曾相識——是的,那就是我,郎錚。
也許人們對我的印象和記憶依舊停留在11年前“5·12”地震時,我被幾位解放軍叔叔從廢墟救出放在擔架上,竭盡全力艱難地向他們敬禮的那瞬間。從此,“敬禮娃娃”便成了我的代名詞。
今年夏天,我有幸受邀參加國慶慶典,被安排在了代表四川新生崛起的“眾志成城”彩車方隊中,我激動得幾天都沒睡好!環視身邊,都是一群德高望重的英模代表、老革命、專家教授和全國道德模范,其中有不少還是我久仰的人物,就我這么一個資歷尚淺的小娃娃,因此最初我還挺拘謹。但這些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很喜歡我,經常微笑著鼓勵我,說我代表了“00后”青少年的勇敢、樂觀和朝氣。
終于到了國慶那天那莊嚴時刻,11時58分,當我們彩車方陣徐徐經過天安門城樓那一瞬間,我面帶微笑,飽含熱淚,內心激昂澎湃,莊嚴地舉起右手,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敬了一個禮!
黃自宏整理
一次艱難的抉擇
★ 歐 陽 國慶群眾聯歡晚會參與者
期盼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來。10月1日晚,當西單電報大樓大鐘的指針指向8點時,群眾聯歡晚會在升空焰火的照耀下拉開了帷幕。天安門廣場沸騰了,萬人高喊的“祖國萬歲”響徹云宵。
跳了近30年舞蹈的我,一接到要參加70周年國慶群眾聯歡晚會的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們要學的是一支新舞,好在隊員們有基礎,起步、跳躍、旋轉等動作很快熟悉了。等到了第一次合練,樂曲卻不是排練時的曲子,大家的舞姿節奏合不上拍,顯得凌亂不齊。回來后,大家繼續排練直到滿意。
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上級通知所有隊員,在慶祝活動當天要減員6人。大家此刻都默不作聲,早在訓練前就查出乳腺癌的施珍姐首先表態:“我可以不去,我身體不好。”我只好點名讓跳得不夠熟練的6名隊員退出。我清楚,包括自己在內,誰都不想放棄一生中難得的機會。經過多次商量后上級決定,在最后一次合練中,體力、節拍、精神狀態達不到要求的隊員必須下。在以后訓練中,隊員們訓練更加刻苦,誰也不想“掉隊”。9月30日的最后關頭,隊員們力推施珍姐上,同時大聲說“我可以下!”“我也可以下!”……場面甚是感人,出乎我的意料。這種團隊意識、大局意識在關鍵時刻充分展示了出來,留下了隊員們友愛、團結和包容的美好記憶。
本報記者 趙樹宴整理